
一個總所周知的現(xiàn)象,很多初中高中學習非常努力刻苦的學生,在進了大學校門之后突然開始變得十分散漫懈怠,曠課逃課成了家常便飯,整個人變得十分迷茫焦慮,卻對學習又提不起來興趣,針對大學生出現(xiàn)的這些情況,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,大學生該如何擺脫厭學情緒?大學生的厭學原因又是什么?
在我國,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目標,小學的目標是為了考好中學;中學的目標是為了考好高中;高中時的目標是為了考上好的大學;大學之后呢?很多學生覺得高中的學習目標已經(jīng)完成,但是找不到大學的學習目標,逐漸的開始進入一個迷茫階段,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,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么,漸漸的學習在心理變得不在重要,甚至開始討厭學習,覺得學習無用。那么大學生要想改變這種狀態(tài),擺脫厭學情緒,該怎么做呢?
青少年心理咨詢專家提出,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(fā)展,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,就業(yè)機制的轉(zhuǎn)變以及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素質(zhì)要求的提高,使大學生的人生觀、價值觀等發(fā)生了變化,同時也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學習態(tài)度呈現(xiàn)出復雜化和多樣化。那么導致大學生厭學的心理都有哪些?
排斥心理。由于種種原因不能滿足自己的理想,或?qū)W校不滿,或?qū)λ鶎W專業(yè)不滿的情緒滋長,學習動機遭到挫折,而使其對學習失去興趣,不能靜下心來去接受現(xiàn)實,投入學習,而是怨天尤人,產(chǎn)生了一種排斥心理。
放松心理。初高中的學習生涯中,學生為了考試而讀書,大學不同于高中的管理模式,學生在上課之余,擁有較多的自由時間,供學生自己掌握和支配。被督促和束縛慣了的學生一進入大學校門,便不知所措,一片茫然,有一種失落感。
補償心理。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,使許多學生不僅無暇娛樂,甚至連基本的睡眠也難以保證。考上了大學之后,大家都松了口氣,有一種被解放的感覺。面對大學中較多自由時間和名目繁多的社團活動的誘惑,無法不動心,大有要將高中的損失補回來的補償心理。
焦慮心理。來自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學生自身的認識判斷偏差,使得一些學生認為學了也是自學,或?qū)W了也用不上,堅信讀書無用論,由此產(chǎn)生焦慮心理,進而厭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