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朋友遭受打擊,感到十分悲傷難過時,我們常會這樣安慰他/她:“別難過了”、“要堅強”、“你這件事不值得難過”,甚至會對對方的經(jīng)歷提出批評:“你這樣做肯定不對啊”、“我早提醒過你不要這樣” ……我們不知道的是,這些安慰只會讓被安慰者更加難過。
安慰人同樣要講究技術和方法,只有了解被安慰者的心理需要,才能真正給他們提供心理支持和撫慰。
首先,傾聽比訴說更重要。對于遭受苦痛的人,他們往往是需要一個認真傾聽他說話的人,當他們含淚將自己的遭遇、思考、心理掙扎等都緩慢的訴說出來,他們會感到舒適和壓力釋放,而不是被你的詢問、分析、發(fā)表意見等一次次打斷,你的再理性的判斷和建議對他們來說,都沒有你的溫柔聆聽來的更加貼心。
傾聽他們訴說時,要用心、目光注視、可以點頭,或者以簡短的話表示自己理解,要與他們同喜同悲,感受他的心理活動。
其次,接納被安慰者的思想、觀點和情感世界。這一點可能比較難,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有差距,他人認為有價值的事在我們看來也許毫無意義,所以在傾聽時,如果對方的想法、處事原則與我們自己的格格不入,那么很有可能會在傾聽時抗拒,忍不住打斷對方來表達自己的觀點,或者提出自己的建議。須知被安慰者在痛苦的過程中必定已經(jīng)思索了所有的解決辦法,你的建議不一定有效,因為你并非處于他的立場,也沒有他的經(jīng)歷。所以在傾聽時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,摒除自己的偏見,從他的立場來理解他的做法,體會他的痛苦。
最后,鼓勵和肯定被安慰者。我們在傾聽時要探尋對方的整個歷程,他的遭遇、他使用的方法、他的不斷嘗試、他的心理感受、他的內(nèi)心掙扎等,從這一路的經(jīng)歷,我們感受他的痛楚的同時要告訴他,他已經(jīng)做的夠好、夠多,給予他肯定,這才能給他安慰。
心理專家指出,安慰與心理調(diào)節(jié)完全不同,調(diào)節(jié)時要讓對方改變自己,以改變自己來尋求成長和走出痛苦。而安慰則只是給予對方肯定和鼓勵,肯定他的痛苦,而不是去試圖解決對方的問題。
另外,你的陪伴也是一種真誠的安慰,對方感到痛苦時,你只要給他溫暖、關心,讓他可以依靠,你的力量可以讓他勇敢的走過這段痛苦的時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