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過《三國演義》的朋友們一定都知道周瑜是怎么死的?從表面上來看,是身中劇毒而亡,而實際上則是被活活氣死的,究其原因并在于諸葛亮,而在于自己的氣量太小,那就臨終最后的遺言“既生瑜,何生亮?”就是真正的詮釋,雖然真實的歷史上的周瑜不一定是一個氣量如此狹小的人,但至少告訴我們嫉妒心的危害。
嫉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“紅眼病”,在行為上可以有兩種比較形式,一種是“你行,我更行!”,還有以一種是“你行,我叫你不行”,也就是說嫉妒心的產生有積極與消極兩層含義,積極的嫉妒心有助于增強個體活動的動力,而消極的嫉妒心也會給個體帶來心理上的危害,上文中提到的周瑜的嫉妒心就屬于后者,那么,如果當消極的嫉妒心發(fā)生時該如何進行自我調適呢?
常見的有以下方法值得參考:一是要學會加強自身修養(yǎng),能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,學會取長補短,在相互學習中提升個人水平;二是要學會培養(yǎng)自己豁達的胸懷,養(yǎng)成寬容的習慣。對于善于寬容的人而言,是不會因為自己技不如人而懷恨在心的,這也是君子所為,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你有“紅眼病”的毛病,則要時刻提醒自己加強自身修養(yǎng),看到他人的長處的同時還是看到自己的不足,并采用各有有效的方法加以彌補自己的不足,也或者說承認或接納自己的不足,這也是消除嫉妒心的有效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