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青少年心理咨詢一般使用談話法,但在咨詢過程中心理咨詢師常遇到兩種問題,一是如何讓他們說話,二是在談話中如何捕捉有用的信息。這兩個方面都要考驗咨詢師的談話技巧,同時家長平時與孩子的溝通當中也可以借鑒。
一、如何讓青少年樂于溝通?
1.對咨詢充滿敵意
有很多青少年是迫于家長或者老師的壓力才走進咨詢室,他們對于被強迫的事情總是處于本能的進行反抗,所以不管心理咨詢會不會幫助到他,他都會進行排斥。這個時候,咨詢師應該表示理解,創(chuàng)造自由輕松氛圍,可以針對他的這種排斥情緒進行提問,如:“你看起來并不情愿”、“你的家長是因為什么樣的事情逼你來咨詢的?”
2.猶豫不決,擔心咨詢師像老師一樣會責怪他
青少年通常會用對待老師的態(tài)度來看待心理咨詢師,所以害怕自己的問題說出來后會遭到責罵、批評或者說教。此時,心理咨詢師除了用親和平等的與其與他交談之外,還可以進行適當?shù)淖晕冶┞?,表示自己也曾經遇到過什么樣的問題,讓自己和困擾等。自我暴露可以一下子拉近咨詢師和來訪者的關系,也可以搭打破來訪者的自我防御。
此外,咨詢師應該一直對來訪者進行鼓勵和支持,再加上正確的引導,青少年的話匣子就會打開。
二、如何找到談話的重點
青少年心理咨詢與成年人心理咨詢的不同點在于,成年人一般都有很強的求助動機。這一方面源于他們都是自愿的、不是被逼迫的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成人都是自己付費來進行咨詢的,他們更在乎咨詢帶來的價值,而青少年的咨詢費用由父母支付,他們也就不會追求“物有所值”,因此求助動機不強,談話中也就不會直截了當?shù)恼f出自己問題癥結。
那么咨詢師應該怎么做呢?
1.把來訪者的繞的圈子再繞到他自己身上。比如來訪者一直在說他們班同學遇到了什么事情,咨詢師可以邊聽他的敘述,邊詢問他對這些事情的看法,并且詢問是什么事情導致他有這樣的看法等。
2.有些青少年在遇到問題時會將責任完全歸結于學校、同學或者父母身上,認為是環(huán)境的不滿意才導致了自己的問題。比如同學對他不友好,所以他不愿上學。此時咨詢師要能夠引導來訪者講責任歸結到他自己身上,比如問他:“你這樣必定會讓父母失望,但學校又讓你失望,如果一定要選擇一個失望,你會怎么選擇?”
以上是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常見的兩大難點,也是親子教育中常見的難點,家長經常與孩子溝通受阻,或者不能找到孩子問題的根源,家長應該為了孩子而多了解溝通技巧,成為一個“心理學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