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順其自然,為所當為”是森田療法的核心思想。
通俗的理解就是對癥狀“不理會、不害怕、不對抗”,因為強迫癥的癥狀要想完全消失是比較困難的,所以在強迫癥的調(diào)節(jié)主要是要幫助患者去帶著癥狀正常的生活、工作、交際和學習,不為自己的癥狀所困擾。
1.不理會癥狀:患者可以把癥狀當成一個討人厭的事物,一接觸它就會心煩氣躁,為之痛苦焦慮。如果患者對癥狀置之不理,不去關注它,不為它而焦慮緊張,那么癥狀就會因為感覺“無趣”而逐漸消失了。
2.不害怕癥狀:強迫癥的形成與個體的性格有很大關系,是個體太過于擔心自己的癥狀、夸大癥狀的影響造成的,如果在強迫癥狀真正次出現(xiàn)時就不去擔心它,或者在生活中不過于擔心一件事的不完善、不過分在意自己的缺點等,那么強迫癥狀就不會形成。所以“不害怕癥狀”也就是接受癥狀,坦然接受癥狀在生活中占的地位,不去排斥和擠兌它,患者對癥狀的焦慮感也就會下降。只針對于癥狀的改變是不能起到調(diào)節(jié)的效果的,因為一種強迫癥狀的減弱,可能會形成另一種強迫癥狀,所以患者要做的是在生活中改變自己的認知和性格,改掉苛求和要強的性格,讓自己擁有一個坦然、樂觀、果敢、開闊的生活態(tài)度。
3.不對抗癥狀:不對抗癥狀不代表完全被癥狀牽著走,淹沒在癥狀里,而是把自己的理性和思維拿出來,全照正常的方式生活、工作學習,只是把癥狀當做一個干擾因素,忍受痛苦也要堅持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事。在全神貫注完成自己的事情的過程中,注意力會逐漸從癥狀上轉(zhuǎn)移,也就不會過于關注癥狀。如果在帶著癥狀完成自己的任務過程中,注意力不能集中,那么可以嘗試對任務提出問題、積極想象、鼓勵等方法讓自己投入其中。訓練自己帶著癥狀生活的能力也是調(diào)節(jié)的一個重要部分,當患者能夠在癥狀下自如的生活,強迫癥也就會減輕,不再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。
患者在生活中也可以選擇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來轉(zhuǎn)移注意力,如參加集體活動、遠足旅游、組織公益活動、學習音樂、繪畫、寫作、書法等,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和有意義起來,相信很快就能擺脫每日與癥狀作爭斗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