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跟家長們交流一個話題,就是零花錢。
很多家長都覺得沒必要給孩子零花錢,因為孩子的所有需求父母都能滿足,孩子要什么家長就給孩子買什么,孩子拿著錢也沒什么用,殊不知,家長們的這種做法的結(jié)果是,孩子最終對錢沒有概念。
可能我們很多家長,以前根本就沒有給過孩子零花錢,我不知道各位家長對零花錢是一個什么概念,我對零花錢的定義就是:孩子自己有支配權(quán)的一種錢。
那么零花錢到底是干嘛的呢?有位家長說的特別好,零花錢是孩子用來買東西的,但是買什么東西呢?是孩子買灰色地帶的東西。就是說孩子想買的這個東西,家長覺得可買可不買,甚至于家長覺得完全沒必要買的一些東西。
比如說辣條,我們家長都覺得這是垃圾食品,對嗎?但是很多孩子想吃,因為家長覺得這是垃圾食品,不允許孩子吃,也不允許孩子買。雖然說我們家長說的特別有道理,這個辣條吧,里面除了激素啊,添加劑啊,亂七八糟的一些東西以外,可以說沒有任何好東西,吃了自然對身體沒什么好處。雖然家長們想的特別對,但是我們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,那就是孩子需要嘗試,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,對自己未知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去嘗試一下,只有孩子嘗試了,知道辣條是什么味道了,他的好奇心才會消失,當(dāng)孩子知道辣條對身體沒有好處的時候,自然就會停止和辣條的接觸。
孩子小的時候,我們可以強行控制,但是隨著孩子年齡逐漸長大,好奇心就會越強,你越是反對的東西他越是想去嘗試,
某科學(xué)院一個科學(xué)家的兒子,科學(xué)家的爸爸特別講究科學(xué),在他們家無論任何事情他都講究科學(xué)。比如說他們家吃飯,用他兒子的話說來就是喂豬,吃的飯就是豬食。其實他們家吃的東西真正都是真正的東西,他們家從來不吃國內(nèi)的,全部都是在網(wǎng)上買的國外的好東西。比如說木耳,他們家怎么吃呢,就是把木耳一泡,用開水一過,放到盤子里盛著,旁邊一個碟子里放著進口的醬油,蘸著吃。不光是木耳,青菜也這么吃,進口的青菜,然后把它洗干凈,瀝干了水以后,用開水一燙,燙了以后,蘸著醬油吃。可以說就是我們?nèi)祟惓缘臇|西吧,他們家?guī)缀醵疾皇前凑瘴覀兊姆绞匠?,都是按照最科學(xué)、最有營養(yǎng)的方式去吃,這種吃法無論是誰,真正餐也許還可以,吃第二餐也能湊合,再吃第三餐真的不喜歡吃了,但是他們家就這么吃。結(jié)果是孩子不愿意在家里吃飯。
孩子的舅舅是開超市的,有一次給孩子送過去一箱飲料,是冰紅茶。孩子回來看見以后說:“媽,這是誰給的?”“舅舅給的啊。”哇,孩子可高興啦。打開一瓶開始喝,咕咚咕咚喝了三分之一的時候,科學(xué)家爸爸回來了。爸爸說:“噢,冰紅茶啊,然就開始了他的專業(yè)分析:冰紅茶是由什么什么組成的,它的成份里邊有一個什么什么東西,它的化學(xué)名稱叫做什么什么,它進入到人的身體以后,會對人的身體造成什么什么傷害......。”結(jié)果是他兒子拿著那剩下的半瓶冰紅茶,看看冰紅茶,看看爸爸,再看看媽媽,看看冰紅茶,看看爸爸,再看看媽媽,最后把冰紅茶的蓋子一蓋,放到冰箱里了。
孩子媽媽就說他爸爸:“不就是一瓶冰紅茶嗎,你讓孩子喝了不就行了。”爸爸說:“我沒有不讓他喝啊,我只是告訴他冰紅茶的成份是什么,對人體有什么傷害。”最終的結(jié)果是什么?最終的結(jié)果就是那一箱冰紅茶全部丟掉了。
再來看看之后發(fā)生了什么?高中了,孩子自己一個人在外面住,我去他的宿舍看到的情景是,人家買多少冰紅茶?我數(shù)了數(shù)將近二十多箱,一堆一堆的。我問他:“這是什么?”“冰紅茶。”我接著說:“買這么多干嘛?”“好喝啊。”那個孩子天天喝,天天喝,最后一直喝到看到冰紅茶就想吐。
通過這個案例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孩子很多時候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嘗試,他需要去嘗試一下是什么味道,是什么感覺,這個東西他嘗試過了,他知道它是什么樣的了,這個時候如果知道這個東西對身體不好,我相信沒有哪個孩子還回去玩命地吃、玩命地喝,沒有的。
所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(dāng)中,往往就喜歡用自己的經(jīng)驗生搬硬套地套到孩子身上,想讓孩子少走冤枉路,想讓孩子快樂地成長,但是家長忽視了孩子需要一些經(jīng)驗。孩子需要好的、不好的、成功的、失敗、有用的、沒用的一些經(jīng)驗,這樣他才真正有自己的閱歷。不然孩子們走到一塊兒,他們聊起來,冰紅茶怎么怎么樣.....。孩子就只能聽著,冰紅茶是什么?冰紅茶什么味道?他說不出來啊,他沒辦法和小朋友們交流啊。
有些家長想通過零花錢讓孩子養(yǎng)成自己攢錢的一種習(xí)慣,其實這也不是一種特別正確的做法。零花錢顧名思義就是零花的,實踐也告訴我們,孩子的零花錢不是用來攢的,真正也別支持孩子攢下零花錢,因為零花錢是用來花的,如何花才是我們家長需要思考的。
上面談到零花錢就是讓孩子去買家長認為是灰色地帶的東西,但是我發(fā)現(xiàn)太多太多的家長都走入了一個誤區(qū),什么誤區(qū)呢?就是家長想通過零花錢讓孩子學(xué)會省錢、學(xué)會節(jié)約、學(xué)會攢錢。比如說這個月給你三十塊錢零花錢,孩子就應(yīng)該攢起來十五錢,剩下的十五塊錢孩子才能拿去買東西,你每個月攢一點兒,積少成多,家長們以為這樣做,孩子就學(xué)會了節(jié)約,就學(xué)會了攢錢。
其實這不是特別正確的一種方式。為什么這么說呢?試想一下,孩子小的時候,他們還沒有開始用錢的時候,沒有嘗到錢的好處的時候,他是不知道錢的概念的?;蛘哒f,孩子想要什么就能買到什么的時候,孩子也不知道錢的概念,為什么?因為他們手上從來沒有缺過錢啊,他想買這個買了,他想買那個買了,雖然說他手上沒錢,但是他不缺錢,所以很多孩子都不知道錢的珍貴,更不知道父母掙錢的心酸,也不知道錢的來之不易。
隨著孩子慢慢長大,他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多,好奇、想要的東西也越來越多,這個時候如果父母開始讓孩子攢錢,每個月有三十塊錢零花錢,讓他攢起來十五塊錢,剩下的十五塊錢他可以隨便花。孩子慢慢花慢慢花,最后孩子感受到了花錢的好處(因為他買到了好多父母不讓買的灰色地帶的東西),但是因為他每個月還要攢十五塊錢,那錢不夠了怎么辦呢?他就會想辦法從媽媽那里弄,想辦法給爸爸要,如果從父母那里得不到,孩子就會想盡各種辦法到別人那里去摳,去沾小便宜,最后孩子攢的錢是越來越多,但是大家會發(fā)現(xiàn)零花錢把孩子培養(yǎng)成一個極度自私的人。這樣的孩子我接觸的實在太多。
給了孩子零花錢,也不能放任孩子去胡花、瞎花錢,要鼓勵和引導(dǎo)孩子去花這個零花錢,比如:我孩子以前特別喜歡喝碳酸飲料,有一次他用零花錢又買了好幾瓶碳酸飲料,在跟我交流的過程中,我沒有批評孩子,相反是我先肯定了孩子買自己喜歡喝的飲料,然后再肯定他能夠跟我溝通,最后我才跟孩子來探討,為什么喜歡喝這種飲料,是否知道這種飲料喝多了對身體、對骨骼有影響等等,然后說出我的建議:我覺得你現(xiàn)在正處在成長期,從科學(xué)的角度來說,不適合過多的和這種飲料,所以,我建議以后自己稍加克制;自那天過后,我很少看到孩子再買這種飲料了。
孩子買了家長不太認同的東西,不要過分去指責(zé)孩子,如果父母在孩子心目當(dāng)中的地位很重要的話,過多的指責(zé),會導(dǎo)致孩子在買東西以前,他首先會想——我買這個東西,回去以后我爸爸媽媽會不會罵我?其實選擇性障礙就是這樣培養(yǎng)出來的;
但是孩子如果覺得我真想吃這個東西,但是按照以前的經(jīng)驗,我爸爸媽媽肯定不讓我吃,那我怎么做呢?對,我不跟他們說,這不就解決了?于是,當(dāng)孩子以這種方式來對付我們的時候,那不就出問題了,孩子做什么事情都瞞著我們,不跟我們說實話,那我們?nèi)绾我龑?dǎo)孩子?
記得有一年武鋼的一個孩子,因為他一直想吃烤鴨,爸爸覺得烤鴨太貴,舍不得給孩子買,后來在我的建議下給了孩子零花錢,但是零花錢實在太少,每個月需要的東西不少,怎么辦呢?我估計孩子一個月省下幾元錢,四個月后孩子終于可以用剩下來的錢,買了半只烤鴨犒勞自己一頓,后來孩子可高興了,他說:我知道了,以后如果有我特別想要的東西,爸爸媽媽不給我買,我就慢慢的攢錢,自己買,我感覺自己省下來的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特別有成就感。
這就是我想說的,我們家長對零花錢的一種態(tài)度,通過零花錢,我們要幫助、教育和引導(dǎo)孩子如何管理、使用零花錢,讓孩子感受花錢的快感,讓孩子明白掙錢的不容易,從而達到感恩父母的目的。
————彭瑞林
熱文推薦:為什么你不能放棄學(xué)業(yè)陪爺爺養(yǎng)?。?/a>
————彭瑞林
熱文推薦:為什么你不能放棄學(xué)業(yè)陪爺爺養(yǎng)?。?/a>